查看原文
其他

康美之殇(11):深度解密会计造假

审计云 审计云 2022-08-05

康美之殇:全部原创作品导读


康美之殇(一):引言

康美之殇(二):于无声处听惊雷

康美之殇(三):缄默的审计机构

康美之殇(四):风暴眼中的会计差错更正

康美之殇(五):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担当

康美之殇(六):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康美之殇(七):舞弊迹象之造假

康美之殇(八):舞弊迹象之行贿

康美之殇(九):舞弊迹象之举报

康美之殇(十):舞弊迹象之谎言

康美之殇(11):深度解密会计造假


为什么是2017年度,为什么是300亿元?


虽然康美药业还没有正式回复上交所的三道问询函,虽然董事长马兴田还依然将公司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定义为“会计核算错误”而不是财务造假行为,虽然证监会的案件调查还未最终定论,公众还无法得知康美药业百亿级会计差错更正的具体细节和过程,但市场和舆论早已将康美药业这一欲盖弥彰的财务数据大清洗视为“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数额最大、性质最恶劣、影响最深远的财务造假事件”。


中国证监会在2019年5月17日每周五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对康美药业的立案调查进展情况进行说明,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年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作假,涉嫌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证监会在认定事件性质的同时,还具体指出了康美药业财务报告造假的三种手法: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财务造假,而不是会计差错更正,这是证监会确认的事件性质,以官方的明确态度消除了各方对于康美药业是否进行财务造假的猜测和怀疑。


正如前文(四):风暴眼中的会计差错更正所言:康美事件源起2017年度的会计差错更正,当市场各方都将目光聚焦于300亿元这一创记录的天文数字之时,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


康美药业为什么要造假?

康美药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造假的?

康美药业以什么样的方式造假的?


这些疑惑,或许只有在证监会的最终调查结论公布之时才有答案。在此之前,不妨将目光重新锁定在引爆市场的那份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探究差错更正背后的更多细节,尝试来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如果康美药业2017年度会计差错更正涉及的项目和金额是完整的(当年调整的所有项目都进行了更正)、准确的(当年调整的金额全部进行了更正)话,本次调减的报表项目,应该就是2017年度报表编制时调增的项目;本次调减的金额,就是2017年度虚增的金额,反之调增也亦然。按此逻辑,让我们还原康美药业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中所披露的调整项目和金额,从而发现这背后的造假动机、造假手法,和2017年度报告想极力掩盖的事实!


这次针对2017年度财务报表追溯调整涉及货币资金、存货、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多达22个报表项目,多数项目调整金额都在亿元以上,其中货币资金调减299.44亿元、存货调增195.46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调减103亿元,三个项目调整金额都在百亿以上,差错更正有增有减,方向不一。


本次调整的22个报表项目,分别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财务报表,以下逐一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针对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涉及10个项目,更正原因系“采购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及“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具体调整项目(黄颜色标注项目)和金额为:



概览以上调整数据,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


1、数据调整的路线采用的是“高估资产、低估负债”的传统手法,从而达到“高估权益”的造假目的。



2、从调整结果来看,资产整体调增34.39亿元,调增的幅度5.25%并不大,对于650亿的资产总额貌似影响不大,但通过调增流动资产(7.81%)、调减长期资产(-5.12%)的手法,似乎与现金流量表的调整相呼应(见后分析),尤其是调增货币资金299.44亿元,可见造假手法的不择手段和“穷途末路”;


3、原本58.94亿元的其他应收款,竟然调减57.13亿元,调减幅度高达96.94%,这样的调整力度也真够疯狂了,无非是想掩盖关联方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违规事实。数字降下来,问题盖起来,“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这不是会计差错,这就是赤裸裸的造假!


4、单纯看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并不能解释在资产总额整体调整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调增流动资产并调减长期资产?为什么要调增货币资金299.44亿元而不是29.94亿元?为什么要调增未分配利润32.57亿元,调增3.257亿元不行吗?


不急,三张财务报表之间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勾稽关系的,且看第二张报表“利润表”的调整,造假的目的会渐渐清晰……


利润表的调整



针对利润表的调整涉及6个项目,更正原因系确认和核算损益类项目时“存在错误”,通过涉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6个项目的这些“会计差错”,增加营业收入88.98亿元,增加2017年度净利润19.51亿元。具体调整项目(黄颜色标注项目)和金额为:



通过以上调整数据,不难发现:


1、但凡会计造假的,其根本的调整目标就是利润指标,而增加利润的通常路线就是虚增收入,康美药业的造假轨迹也不例外。虚增营业收入88.98亿元,收入虚增幅度高达50.62%,也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虚增一半。把康美药业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调整前后的营业收入横向对比分析就发现,2015年度营业收入180.66亿元,2016年度营业收入为216.42亿元,调整前的2017年度营业收入175.78亿元不仅相比2016年度下降18.78%,甚至还低于2015年度实现的营业收入额,为三年来的最差业绩;在调增88.98亿元之后,营业收入指标呈现了连续三年逐年上升,年增幅保持20%左右的稳定成长性。在2017年度遭遇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经营困境之下,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白马形象,对于康美药业似乎更为重要,这也是营业收入指标大幅调增50.62%的“原始冲动”。试问:这是会计核算错误吗?



2、在营业收入调增88.98亿元的同时,康美药业同时调增营业成本76.62亿元,营业成本调整幅度71.02%明显高于收入的调增幅度,这一点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少增加一点成本,不就可以增加更多的利润吗?康美药业难道不希望增加太多的利润?其实,这一点从康美药业的毛利率指标中露出了端倪:不是康美不想,而是康美不能!



康美药业2015年和2016年度披露的毛利率指标分别为28.34%和29.90%,维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且有继续放大的演变特征。至2017年调整前,账面核算的毛利率为38.63%,较前两年大幅提高。要知道这一“骄人的”指标是在营业收入处于连续三年最低水平的情况下实现的,如果这样的财报数据,势必导致财务指标的相互矛盾,从而引起市场的更大质疑。于是,康美药业便对2017年的毛利率指标进行了“平滑处理”,将原本的107.88亿元营业成本大刀阔斧增加76.62亿元至184.50亿元,从而将2017年度毛利率指标拉回至30.32%,保持与2015年、2016年大体相当、且稳中有升的变动趋势。


3、在虚增营业收入增加2017年度利润的同时,还不忘故意调减应计入当期的各项费用,从而以“少计费用”的手段虚增利润7.25亿元(销售费用调减4.97亿元、财务费用调减2.28亿元);


4、通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所得税费用6大科目的蓄意调整,康美药业虚增2017年度净利润19.51亿元,对比调整之前21.43亿元的净利润数额,虚增幅度高达91.02%,是什么原因让康美药业对于2017年度实现净利润如此看重,也如此明目张胆呢?


其实,把视线拉长一点,横向比较康美药业上市以来18年间利润实现情况及每股收益指标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委。



自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压力影响,康美药业的经营业绩出现上市以来的最差表现,之后依靠公司的产业并购和扩张等手段,经营业绩稳步回升,并在2013年度达到历史最佳表现,此后的2014年开始财务指标也呈现稳定成长的态势,2014年至2016年保持年均20%的增长,但2017年迎来了康美药业的至暗时刻,更正前的净利润指标不但破坏了应有的“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更是创造了2013年之后的最差表现,这样的糟糕表现是不能传递给市场的,也是康美药业管理层极力掩盖的事实,于是通过造假手段提高2017年度净利润便成了数据造假的终极目标,通过虚增营业收入、少计当期费用的多重手段增加利润19.51亿元,不惜将账面实现的利润虚增91.02%,向公众和投资者传递康美药业未来发展依然“阳光晴好”的完美形象。


5、“美颜”之后的2017年度财务数据的确比更正前好看多了,但财务数据内在的勾稽关系,还是让会计造假漏出了“马脚”。营业收入调增了88.98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分文未增加,所得税费用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85万元,这些收入不需要交税吗?


相互矛盾的财务数据,正暴露了会计造假的事实,正所谓:假的真不了!


利润表的调整,似乎看出了康美药业2017年度会计造假的动机和目的,但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要增加货币资金299.44亿元。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要想增加利润,必然要高估资产,但企业的资产项目(资产负债表的左半部分),为什么不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选择了货币资金这一最为敏感的报表项目?


这一疑虑,在对第三张报表分析之后,就会有答案……


现金流量表的调整


针对现金流量表的调整也涉及6个项目,更正原因系针对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的确认差异和核算错误影响,具体调整项目(黄颜色标注项目)和金额为:



通过计算可知针对现金流量表的调整结果:2017年度现金净流量调增73.95亿元,较调整前1.27亿元调增幅度高达57.9倍。让我们来逐一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调增66.82亿元,由调整之前的现金净流出48.40亿元调整为现金净流入,调整前后的指标性质完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康美药业如此费尽心机,究竟想掩盖什么呢?



只要把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更正前的财务指标横向分析,答案便一目了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最真实体现,纸上的业绩和盈利终究不比真金白银的流入更能保证上市公司的持续性发展和稳定增长预期,但康美药业2015年度起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上图蓝色部分)明显看出由正变负、由净流入恶化成净流出的窘境,加之2017年度营业收入萎缩的经营事实,如果不扭转这样的财务指标趋势,无疑会给市场传递负面的信息。这对于素有“撒谎偏好”(见(十)舞弊迹象之谎言)的康美药业管理层,唯有篡改财务数据、人为改变企业财务状况才能继续做一只白马,剧本才能继续演下去。


于是,在2017年度经营数据财务造假的主观故意下,除了虚增营业收入以修正利润指标稳定增长的首要目标之外,还要同时修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由正转负”的恶化态势,还要保持与2016年度相比增长的成长性,那么调整之前的-48.40亿元必须调整为正数,且不低于2016年度的16.03亿元,照这样的调整目标倒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通过调增66.82亿元以达到18.42亿元,还算温柔的多,毕竟调整后的数据仅比2016年度增长了15%不到。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要想实现净流入,必须保证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那么调整的思路就是“多增加流入的”、“减少流出的”两种途径了。从康美药业最终调整的涉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四项数据来看,前两项调整增加现金流入101.62亿元,后两项调整增加现金流出34.79亿元,净调整增加现金流量66.82亿元,从而实现了上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账目标。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48.40亿元调增66.82亿元,需要净调整115.22亿元,这正解释了康美药业2017年度财务数据调整必须达到百亿级别的根本原因,事实上资产负债表的调整项目中,货币资金调增299.44亿元,存货调减195.46亿元,应收账款调减6.41亿元,这三项全部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该三项调整影响的现金流量为110.39亿元,与上述分析的115.22亿元基本接近,另外5亿元的金额应该来自于投资活动与经营活动的“对调”。


4、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基本保持与2015年度、2016年度同步的变动趋势,所以无需多大的修正,“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调减3.52亿元,只是保持与资产负债表“高估长期资产”的同步修正罢了。


通过对康美药业2017年度所谓的会计差错更正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可以很清晰地得出以下结论:


  • A、康美药业2017年度经营和管理遭遇重大困境,收入下滑、利润锐减,从而导致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趋势被打破,财务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关键数据)与2015年度、2016年度同期相比出现恶化态势,出于稳定业绩、保持“白马股”应有的成长性这种压力之下,对2017年度财务数据进行“人为修正”也就成了康美药业的不二选择;

  • B、2017年度财务数据修正的主要目标有三个:(1)提高2017年度净利润水平(盈利能力),以保证同期稳定增长;(2)掩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入不敷出的真实状况,大幅增加现金净流入,以维持同期正向变动,保证盈利质量;(3)掩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事实,在资产项目调整的同时大幅调低其他应收款实际数额。

  • C、2017年度财务数据修正的路径有两个:高估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少确认当期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 D、除调整2017年度主要财务数据(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等)以外,更正公告披露的“未分配利润调减32.57亿元”,预示着除了2017年度调整19.51亿元,还同时调整了2017年度之前累积的净利润13.06亿元。这13.06亿元的利润虚增究竟是哪一年的,具体是什么项目的虚增,目前尚无法得出分析结论,唯有等待康美药业正式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或者证监会最终的调查结论来解释了。


康美药业针对2017年度财务数据的调整项目多达22个,涉及三大会计报表,调整金额最高达300亿元,调整幅度最高的57.9倍,这无疑是系统性的会计造假的真实案例。


在解读2017年度会计差错更正之前,曾预设过这样的假设前提:假设康美药业2017年度会计差错更正涉及的项目和金额是完整的(当年调整的所有项目都进行了更正)、准确的(当年调整的金额全部进行了更正)。


2017年度财务数据的水分真的都挤干净了吗?2016年度之前的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吗?不过,证监会上周五关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年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作假”的阶段性定性,无疑给了投资者一个官方的解释。


不过,我疑惑的是:康美药业之所以选择2017年度来大肆造假,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呢?


我想是的,且看后续的深度分析……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独立 ■ 务实 ■ 情怀



你的鼓励,是我的最大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